瑶医非遗热敷疗法

2025-04-13 17:41:18 张珈鸣


瑶医非遗热敷疗法的由来

瑶族热敷疗法(又称“瑶熨”)的由来可追溯至瑶族先民与自然环境长期共生的智慧结晶,其历史渊源与民族生存需求、热敷疗法作为重要分支,最早可追溯至《黄帝内经》记载的“熨法”,并结合瑶族特有的草药知识形成独特体系。采用“五虎、九牛、十八钻、七十二风”等104种野生瑶药,药效是普通中药材的10倍以上。通过热力将药物透皮导入人体“卫、气、营、血”,直达筋膜层和骨膜层,驱散寒湿、疏通经络。族热敷疗法是瑶族人民在恶劣自然条件下探索出的生存智慧,融合了草药学、热疗原理及民族文化,成为兼具治疗与养生功能的非遗瑰宝。

瑶药热敷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可分为干热敷和湿热敷。干热敷是指通过炒或者微波加热药材后进行热敷,湿敷法是指通过煮或蒸的方法加热瑶药包进行热敷。瑶药热敷包是将药包瑶药加热,放置于身体的患处或穴位上,通过药物热力的导入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使瑶药有效成分渗透皮肤以至肌肉腠理,达到温经通络、祛湿散寒、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等作用。瑶药热敷包兼具热力、药力、穴位刺激的功效,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的刺激。通过热敷包的热蒸汽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,血液循环加速,代谢增强,促进局部代谢废物的吸收和排泄,具有温通经络、舒筋活络、调和气血、消肿止痛、祛湿散寒、强健筋骨等功效。

瑶医非遗热敷疗法的操作方法及作用

操作方法:

将药包放在煮开的沸水中浸泡10分钟,将药包中的水分拧到适中,置入微波炉,中高火加热2-5分钟后取出,外裹干毛巾,擦干表面水分,根据需要敷于患处。

作用:

改善劳损、风寒湿痹所致的肩周炎、颈椎病、腰肌劳损、椎间盘突出等疾病。可消除或改善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、胃胀、腹痛、腹胀、腹泻等疾病。治疗寒凝血瘀所致的慢性盆腔炎、痛经、月经不调、带下病等妇科疾病。改善手足畏寒、气短咳嗽、疲倦乏力等虚劳性疾病。